我校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喜获佳绩

期次:第1719期       查看:57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具有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学校党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担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母机”为使命,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取得了良好效果。日前,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评选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5名教师在全国教学展示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谭清华副教授获特等奖,郑吉伟教授、董佳副教授、赵玉兰副教授获一等奖,宋友文副教授获二等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此次获奖既是我校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取得实效的集中展现,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谭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出版《从人的公共性到公共性的人》等专著,在《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并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组织了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这一次是首届教学展示,参赛选手都是从各自省份层层选拔出来的,很多人本身就是各自省份某一学科的教学能手或标兵,选手的实力都很强,竞争非常激烈。初赛要求选手写好一份完整的教案以及录制一段20分钟的视频,然后由相关学科的教指委委员和知名专家进行网络评审。评审结果在10月份公布,从公布结果到进入现场教学展示,其间大概经历了一周的时间。其中,“形势与政策”是在昆明举办的。现场教学要求很高,教学展示的题目都是在展示前一天晚上七点临时抽签决定的,而且教学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现代多媒体手段和技术,且全程网络直播。所以可想而知,作为选手当时的压力非常大。

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部署规划多个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全国发展‘一盘棋’”。拿到这个题目,刚开始我其实内心有些慌张。因为“形势与政策”初赛的题目是2019年上半年的教学要点,但现场展示的时候,变成了2019年下半年的教学要点,内容完全改变,之前准备的内容根本用不上。好在作为“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为了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顺利开展,我一般会有意识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和时政新闻。所以对这个选题,我并不是一无所知,难点在于讲什么和怎么讲,毕竟只有十分钟的展示时间,而内容又非常多。当时我准备到了凌晨3点多钟,晚上只睡了大概3个小时。

现在回头一想,获得特等奖固然有自身的一些因素,甚至包括一些偶然因素,但同时也是学院集体付出的结果,是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的结果。因为我在初赛中使用的教案和教学视频,是建立在我四月份参加北京市教学比赛的教案和教学基础上的。当时,学院很多老师都参加了对我的教案和教学的指导,有些甚至涉及到字体大小、PPT颜色背景等细节的指导,使我获益良多。而学校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也为我们努力拼搏、力争上游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是一个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进步过程。成绩总是暂时的,发展却是永恒的。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还需要继续跟同事和同仁们学习,就思政课教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思政课能够成为真正“入脑”“入心”的“金课”。

赵玉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部主任、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曾出版《从MEGA1到MEGA2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诞生与发展》等专著、《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等译著,在Cri-tique-JournalofSocialistTheory,《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生)的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以靳诺书记、刘伟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亲自抓思政课、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共建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样一门在某种程度上讲最具理论性、抽象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进一步讲,要对马克思主义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厚重的研究基础,而“以研促教”恰恰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教学的基调与底色。

我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学和文献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把经典著作融入基本原理的讲授,通过展现原汁原味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思所想,来深化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活动”的参赛过程中,我就发挥了这一研究特长与教学特点。

我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在每月一次的“原理教研部”集体备课会上,各位老师一方面围绕“原理”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切磋,另一方面通过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对特定的理论难点和焦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集中深入的研讨交流,这对我的“原理”课教学帮助很大,受益匪浅。

未来,我将和“原理教研部”的各位老师一起,按照习近平同志“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打造原理金课,为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贡献具有人大气派的品牌方案。

郑吉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编写组主要成员、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曾出版《斯大林经济思想研究———兼评西方学者的观点》等著作和《全球动荡的经济学》等译著,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并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研究生)的教学。

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参加了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博士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我校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知名高校,因此确定发挥讲课教师的专业优势,采取专题式教学方式。我自2013年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在这个团队里属于“新兵”。这次荣誉属于我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授课团队,但是,我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对于上好这门课有一些感悟。

自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当前,最重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我在讲授“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时查阅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论述,反复研读,掌握精髓,并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力图掌握当前学术动态,而且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提升自我的绝好机会。我校的博士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辨别分析能力,我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学生的反应中了解课程中的哪些内容需要我进一步完善。从这种角度上讲,学生是我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一面镜子。

最是一年春好处。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前行方向。我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靳诺书记、刘伟校长、吴付来副书记、齐鹏飞副书记等校领导亲自讲授《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作为一名普通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更应该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董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修订组主要成员,曾出版《国家权力视域下民国首都南京的营造政治与现代想象(1927-1937)》等专著,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四十多篇,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参加过几次教学比赛了。但这次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这次比赛不仅是准备的时间短、备赛的内容多,而且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过去多参加的是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京内交流,这次是和全国各地通过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教师进行同台竞技。作为全国首次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开展示,此次活动从党中央、教育部、北京市教工委到学校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在展示现场不仅要面对台下各位看得见的评委,还要接受网络直播过程中各位看不见的观众的打分,以及各位网友的挑剔眼光和犀利点评,十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对我们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吸引力、感染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的是,我们学校和学院领导在比赛过程中始终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备赛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初赛开始,“北京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研究中心”就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我们每一个参赛选手免费录制了制作精良的参赛视频。进入决赛展示环节后,学院领导也先后多次对我们进行专门辅导,不仅向我们传递了她们过去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同时也从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给了我们很全面细致的专业指导。

比赛前,当现场抽签得知自己展示内容后,我迅速梳理了一遍教材教学大纲,对照各个章节的教学要点,全面盘点了自己教学各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尽可能查缺补漏,并仔细推敲并反复演练了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削枝强干,使讲课内容既充实又精炼,努力使内容和说理有机结合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专长,努力在有限的展示中既做到内容有料、还要思想有理。同时观察现场环境的“变”,随时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捕捉展示期间灵光一闪的瞬间,随时调整自己的展示内容和节奏,尽可能地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宋友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曾出版《历史主义与现代价值危机》等专著两部,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多篇,长期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追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我认为一名的好的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不断追求进步。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像演员那样背台词,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他说讲的每一句话不是事前设计好的,有时会根据学生的现场互动随时调动自己的相关理论和背景知识以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当然了,这是很高的教学艺术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我在教学实践中追求一种整体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设计时,突出课程的内在逻辑和整体特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育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强调在现代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将教学内容分为“美好人生与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与道德传承”“核心价值与法治中国”三大板块。通过教学内容整体性设计,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性把握,掌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学会理性看待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从教十年来,我始终坚持理论为要。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和特色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老师们都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更是对思政课教师明确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第一个要求就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讲思政课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狠抓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高度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注重从学理上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