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五个认同”思想的哲学意蕴

期次:第1656期    作者:阿勒泰·赛肯   查看:163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思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的理论境界和实践智慧。
  “五个认同”思想有助于确立身份认同。在现代社会,“我”与国家的关系、与族群的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尤为重要。“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从根本上奠定了各族群众自我意识的基础,也为每一个“我”认识自身确立了逻辑起点和价值原点。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是要形成和巩固始终以公民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构和价值基准,避免身份焦虑、唤醒主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抛弃仅仅看到“多”而看不到“一”、仅仅看到区别而看不到联系、仅仅看到个别而看不到整体的狭隘视角,坚持透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来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自身,从而发现每一个“我”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分子。
  “五个认同”思想有助于增进情感认同。情感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五个认同”思想通过强调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情感认同的明确指归和可靠依托。与此同时,国家、族群都是宏观的、高度概括性的共同体,文化是它们的具体表征。同源的历史记忆、相近的生活方式、共通的价值标准正是情感共鸣的“振源”所在。“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凸显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血脉和亲缘关系,促使各族群众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同乡人”,以文化认同触发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反过来又确证文化认同,从而进一步夯实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
  “五个认同”思想有助于强化理智认同。理智认同最深厚的根基在于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考察和对未来的关照。从历史视角看,“五个认同”思想强调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也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继而强起来的根本保障这一重大历史真理;从现实视角看,“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各民族之间交往愈加频繁、交流愈加充分、交融愈加深入这一必然趋势,也强调民族问题与其他问题错杂交织,极端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这一未决难题;从未来视角看,“五个认同”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揭示的前进道路,也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五个认同”思想承继历史、切中现实、指引未来,既顺应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主观意愿,将潜意识的情感认同推升为有意识的理智认同。
  “五个认同”思想有助于感召行动认同。“五个认同”涵盖行动主体、环境背景、动力机制、价值目标各个方面,构架了一套完整的行动哲学。“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明确每一个“我”的行动主体地位,号召每一个“我”担当主体责任、自觉参与行动。“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将中华文化作为各族群众行动的广阔背景,促成同一精神纽带所系的各民族之间“资源共享”和“责任共担”。“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有一个稳定、强劲、持续的动力系统。“五个认同”思想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和作为各族群众共同追求的普遍性,将每一个“我”融于根本价值目标的同时也为每一个“我”的行动提供了终极方向。
  总之,“五个认同”思想以其深刻的时代洞见和强大的真理力量作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必将推动民族团结工作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作者系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原文刊于《人民政协报》2018-05-31期08版)